【思政大课】胡思得:“我一定要亲自到现场给孩子们上课!”

作者:胡慧中摄影:成钊、岑丹峰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3-27

伴随着掌声,一位头发花白、坐着轮椅却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起身后被搀扶着,缓缓走向讲台。他便是著名核武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前院长胡思得。

3月26日下午,相辉堂北堂座无虚席,88岁的胡思得重返母校复旦,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核科学家》为题,开讲“强国之路”思政大课。

在艰苦岁月里书写光辉篇章

伴随着大屏幕上照片的切换、史料的展示,复旦师生在胡思得的娓娓道来中一同回溯上个世纪,回顾中国核武器事业如何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坚定地走出中国特色核武器发展道路。

作为“两弹一星”中核弹突破的亲历者,胡思得讲述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黄祖洽、周光召、郭永怀、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故事。

1958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胡思得被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1959年,苏联的撤援使中国的核事业举步维艰,却激发起胡思得和其他科研人员们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的冲劲儿。胡思得和同事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当时铀的高压数据严格保密和尚不具备对铀材料进行冲击波动力压缩实验的条件的情况下,团队也依旧在铀的状态方程方面开辟一条新路。

手摇计算机、浇注炸药、铸炸药……一张张珍贵的泛黄历史照片,诉说着老一辈科学家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利用有限的科学研究和试验的手段,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突破重重技术难关。“人们住在烧煤的简陋房子或帐篷里,每天去办公室,每个人身上满是灰尘和难闻的气味,但每个人都习以为常,从不叫苦叫累。”在青海草原、戈壁沙漠,他们用汗水、热血和宝贵的青春谱写光辉篇章。

“能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工作、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感到非常荣幸。”胡思得回忆一同参与核科学工作的前辈及同伴时说,“不仅仅是他们高深的学术造谐和各有特色的科研思维和技巧,而且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无私的献身精神,对事业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在业务上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都给我很大的教育和熏陶。”

胡思得与杨福家、朱祖良合影

胡思得特别提到,有一大批复旦杰出校友在九院工作,如胡家赣、赖祖武、朱祖良、郑绍唐、陈式刚、郭柏灵等,他们中有很多都是胡思得的老师和同学。此外,复旦老校长杨福家先生与胡思得都是1958年毕业的、理论物理方向的复旦同学,他们之间结下了近70年的友谊。

“各位同学毕业之后从事不同的专业,大家所处的科研环境、工作、生活条件与当年突破‘两弹’时有极大的不同,不大可能要大家再去住‘干打垒’、摇计算器去解决科技难题”,胡思得说。“但‘两弹一星’精神仍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创新、建功立业、为国增光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讲老一辈科学家故事,激励青年学子

“发扬学术民主,充分发挥科研群体所有成员的智慧和积极性,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学术环境,是‘两弹’突破取得成功的又一宝贵经验,也是老一辈核科学家为我们做出的崇高的治学榜样。”

胡思得回忆,在“两弹”的研发阶段,处于学术领导地位的专家们都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一开始,科研群体就形成畅所欲言、平等讨论、教学相长、鼓励创新的学术气氛。

在自行设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时,研发队伍无法照搬苏联的教学模型,但为了提高自行设计的可信度,院内的专家建议先用他们自己建立的方程、物质参数、计算方法对教学模型计算一遍,如果对得上,再设计我国的原子弹。

“开始计算非常顺利,计算结果与苏联模型很好吻合,但算到中间关键位置,我们的计算结果只有专家给的一半。”于是,研讨会举行,物理学家、力学家、数学家从各自熟悉的专业角度对结果进行审议。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被鼓励参与答辩。辩论经常很激烈,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性都被激发出来。

这种讨论有时要持续好几天,最后在提出一些改进条件之后,决定再进行新的一轮计算。历时半年多,经历九次讨论过程,得出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最终,周光召从热力学最大功原理给以论证,证明中国这群年轻人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扫清自行设计原子弹的“拦路虎”。

经过专家队伍夜以继日的奋斗,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国防建设进入新阶段。

课堂尾声,胡思得寄语复旦学子:“期待在座的青年人,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在一个多甲子的征程中,胡思得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至今他仍然带领研究队伍为国家安全提供战略咨询。退休之后,胡思得积极宣讲“两弹一星”精神,总结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宝贵经验,希望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在青年人身上发扬光大。

此前,复旦核科学与技术系老师邀请胡思得院士主讲“强国之路”思政专题大课时,考虑到院士家在北京,年事已高,提出远程授课的建议。胡思得详细了解这门课的目的,坚定地说:“我一定要亲自到现场给孩子们上课!”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胡院士缓缓走向相辉堂的幕后,慢慢坐上轮椅,在学生们的簇拥下离开课堂。

跨越时空,胡思得的现场授课生动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科学求是的精神、发扬学术民主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国家使命感以及可贵的事业心,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让更多复旦学子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