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不断刷新中国电影票房记录,目前全球总票房已破150亿,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名。
“哪吒”爆火背后,是电影出品人、光线传媒董事长、猫眼娱乐董事长王长田,从复旦大学新闻系8413班学子到市值近千亿的传媒帝国掌舵人,他如何从新闻业转向电影业?《哪吒》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纪念复旦建校120周年之际,4月17日晚上,王长田重回复旦新闻学院,与母校师生面对面交流,讲座由新闻学院教授、复旦8413班辅导员、班主任张力奋主持。
《哪吒2》爆火,他为何给自己下“禁言令”?
上映当天,斩获4.87亿票房,刷新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上映6天,破40亿;上映9天,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上映10天,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的第一名……
作为“哪吒背后的男人”,电影出品方、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没有过多庆祝,还给自己下了个“禁言令”: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基本停更社交媒体。直到2月14日,票房突破百亿元,他发了条微博,只有9个字:“百尺竿头,还有好多步。”
为何不愿面对媒体?昨晚,王长田首次对相关问题做出回应:“拒绝采访,其实不是惧怕媒体,只是一种选择。”他解释,脑中始终绷着一根弦,那就是保持公司管理者的本分,用作品说话,而不想成为“网红”或“顶流”。
这份谨慎和清醒,让王长田在《哪吒2》爆红后仍能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公司业务,也更冷静地保持和相关人员的关系。“人出名后,很多东西会失真,得到的信息也会失真。”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复旦新闻系给他带来的经验。
为何《哪吒2》能“火”?更是所有人期待王长田解答的问题。他的答案很朴素,那就是“长期主义”。
早在2011年,光线传媒便开始投资动画行业。在没有人看好国产动画电影的情况下,王长田一口气投资了20多家公司,十几年来在这个行业的股权、项目、运营投资超过了25亿。
《哪吒2》电影海报(图源网络)
“很多人只看到两部《哪吒》电影在近几年的爆火,殊不知我们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投资中国动画行业了。”王长田回忆起多年前带团队在成都见到饺子(《哪吒》系列电影导演)时的场景。
当时,饺子的公司濒临倒闭,但他的才华与潜力让王长田决心投资。在王长田看来,饺子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一个天才,这些年来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精华基本上能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伯乐识千里马,这才有了《哪吒1》(2019)、《哪吒2》(2025),也让饺子成为中国影史首位凭两部影片破200亿的导演。
导演饺子(图源网络)
“除了饺子,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人,他们的作品也会陆续出来,展现出多样的风格。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发掘出这样一批优秀的电影人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等各种资源。”这便需要王长田说的“长期主义”——长期坚持去做正确但非常困难的事。
“《哪吒2》的成功仅仅是开始,我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动画电影涌现出来。”
王长田认为,《哪吒2》的票房成绩证明了中国动画电影可以成为卖座电影,不仅颠覆了大家对动画的刻板印象,也给了公司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哪吒’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不在我身上,也会在别人身上”
《哪吒2》还未上映前,王长田曾预测票房可破70亿,不料被很多网友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而当《哪吒2》票房成绩一路飙升,超出所有人预测,这时大家纷纷改口,“王长田还是保守了”的词条一度登上热搜。
“这个票房现在跟我没有关系了。”当票房超过90亿时,很少公开表态的王长田,在复旦新闻8413班级群里发了这句话。
谈起《哪吒2》的票房,王长田笑言,当时内心是有点慌张的:“这种泼天的富贵怎么就到我头上了呢?”惊喜之余,他觉得不是《哪吒2》真的就有这么好,而是中国观众看到期待的作品出现后,对电影从业者所做出的鼓励与奖赏。
“哪吒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不在我身上,也会在别人身上。” 王长田直言。他认为这样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近二十年的行业积累,大量人才、资金的涌入,才有了《哪吒2》的诞生。
《哪吒》电影海报(图源网络)
谈及在电影制作上遇到的最大困难,王长田觉得当属哪吒的形象。“前后出了很多版本,大家都不太满意,就是希望能有更好、更独特的形象出现。”而当现在大家在荧幕上看到的哪吒形象一出来,团队立马决定采用。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们当时做的最正确的决定。”王长田说,投资动画行业最大的难题就是“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完全靠想象” 。不同于真人电影,他还能够通过演职人员、制作团队基本判断出影片的商业价值。
酝酿《哪吒》的前几年,“哪吒”形象都还没敲定,王长田就得决定是否要砸几个亿来托举项目。“这对投资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电影一旦做成就很有价值,许多资产、形象可以反复使用。正是由于动画电影的这种特殊性,如今放眼全球,知名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已寥寥无几。
听众提问
“什么时候能看到《哪吒3》?”面对大家的热切提问,王长田坦言,在《哪吒2》现有的基础上来看,《哪吒3》制作难度非常高,至少也得5年后。
目前,光线传媒已在打造“中国神话宇宙”工程,即用一部部中国动画电影来构建一个中国神话体系。按照他的预期,这些电影大概会在接下来二三十年陆续出现,累积到50多部后,大家才能看到这个工程的全貌,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人力。
“如果我能工作到默多克的年龄,在我有生之年也只能看到这个工程的初步框架,但这是非常值得做的。”王长田介绍,“中国神话宇宙”系列的第一部《涿鹿》已在制作中,涉及到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共工怒撞不周山等神话故事,预估2028年上映。
有业内人士估算,《哪吒》电影将为中国GDP将带来2000亿的价值。这也和王长田对公司的未来规划不谋而合:不仅仅是电影公司,而是IP创造者和运营商,类似于迪士尼。
在复旦的每一天,都是“闪亮的日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编号是13,1984年入学的班级就被编为8413。41年来,这一届被人们冠以复旦新闻“黄金一代”的美誉,培养了诸多行业领军人物。
“那时新闻系聚集了一批充满热情的、有理想的学生,跟同样有激情有理想的老师一起在学校里学习,我们是目标非常明确的一群人。”王长田曾说。
8413校友捐赠雕塑旁的打卡点
“闪亮的日子”是罗大佑的歌名,也是王长田对复旦岁月的精准概括。复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由8413校友捐赠、写有这五个字的雕塑即将在光华楼东辅楼草坪揭幕,这五个字正是由王长田题写。
讲座现场,复旦新闻2413级的同学们上台和比自己大四十届的学长展开对话,看到一张张年轻鲜活的面孔,王长田仿佛也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可能我们都路过同一条小道,坐过同一块草坪,看过同一本书,听过同一位老师的课。正是这些共同的经历,塑造了复旦人相似的知识结构、价值观与世界观。我现在能够有一点点小的成绩,和当初复旦给我种下的种子是有关系的。”他动情说道。
主办方特意找到并展示了王长田当年的学籍卡和品德评定表,一下子把王长田的记忆拉回四十年前——
1984年,这个来自东北大连的小伙子,坐了三十个小时的船来到复旦求学,是班上最晚报到的几个。由于高中营养不良留下了肺结核的病根,他入学后不久再次病发,甚至在运动场上吐血。
尽管得的是传染性疾病,但复旦并未将他“遣返”,而是积极帮助王长田治病。住院治疗的两个月,学校为他补贴了1300元的医疗费用,这在当年称得上是笔巨款。出院后,他正常返校上学,“特别感激复旦,还有当年7个室友的不嫌弃之恩”。
这位如今的行业领军人物,当年倒不是班里成绩最好的那几位,成绩单上除了优,更多的是良,学业奖学金获的也都是三等奖。
不过,王长田也有擅长的方面,比如对书法、诗歌兴趣浓厚,曾任学校书法和篆刻协会的会长,还特别喜欢跳交谊舞。直到现在,他还保持每周写一小时书法的习惯,微信名就叫“写写小字”。
“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回过头看,王长田觉得自己当时受益最多的是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好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处事标准。这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让他在面对行业变革时能够冷静分析、准确判断。
大学毕业后,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办事员,到《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制片人,王长田在传媒领域做过许多尝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8年10月,王长田创立电影公司。他和四个朋友一起凑了10万块钱,成立光线电视研究策划中心,这也是光线传媒的前身。
在他看来,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未脱离所学专业的范畴。电影需要平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思维,强调专业素养和价值观念,关注作品传递的信息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找到平衡。
“电影也是传播媒介,是一种文化产品,具有感染人、鼓动人、让人思考、推动社会改变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现在还是在做媒体工作,只不过是电影媒体。”
“我没有什么目标,但我也永远不会满足”
11年前,王长田在光线传媒的上市酒会上说:“12年来,我变成了一只骆驼,因为这个环境风沙太大,有政策的沙漠,资金的沙漠,人才的沙漠。”
在行业摸爬滚打快20年,王长田极少介入社交和各种时兴的游戏规则,被认为是中国娱乐圈中的一个孤独者,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底色。
大学毕业时,同学写的两则留言,王长田一直记在心上。有人写:“从此以后,世界上再也见不到这么认真的人了。”还有人写:“希望你永远保持那份纯真。”这两点,王长田自认“到现在确实还保留下来了”。
关于“认真”,王长田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并不多,但是每件事都会做到最高的尺度,“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牛的那一个”。而“纯真”这一点,王长田觉得“救了自己”。他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商业贿赂和弄虚作假的事。
“我认为商业上最大的成功,就是你拥有可以选择业务、选择合作伙伴,甚至选择客户和消费者的自由。”他说,自己的坚持底线和坚持长期主义的基本思想,一定与80年代复旦的人文教育有关。
再过9天,王长田即将迎来60岁生日,但他笑言并不想过这道“坎”。他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过过生日,“因为生日就在跟过去告别”。
“我希望我的心态、行为,还有学习知识的热情,都尽量往35岁靠。听说AI可以在10年内让人的寿命达到120岁,我做好了准备,如果可以活到120年,我想工作到100岁,所以我还有40年工作时间。”
“你为什么一辈子都对自己这么苛刻,到了60岁会不会好一点?”对话环节中,身为王长田当年的辅导员、班主任,张力奋的发问更像是对学生的关心。
“这是性格决定的,好像一辈子都很难改。”王长田坦言。他觉得自己对长期事情是乐观主义者,对短期事情是悲观主义者。他在公司从不定KPI,因为他认为员工一定会做得更好,也应该做得更好,对他个人也是一样,“所以我没有什么目标,但是我也永远不会满足。”
2016年,王长田曾带着他制作的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回复旦开讲座。当时他引用自己很喜欢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作品《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送给了同学们: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9年后,当再次被要求给学弟学妹赠送寄语时,王长田却有些腼腆起来:“我特别怕被人说成‘老登’,我回想了一下,我好多话已经非常‘老登’了。”
“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该活出怎样的人生,每个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希望大家随着社会大势去调整定位,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说。
除了当年的诗,他还送给大家一首老歌《Que Sera, Sera》,正如曲中那悠扬的女声所唱: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
学校和王长田互赠纪念品
嘉宾介绍
王长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413校友,光线传媒董事长、猫眼娱乐董事长
中国影视产业领军人物,现任光线传媒董事长、猫眼娱乐董事长。1998年创立光线传媒,以《中国娱乐报道》开创中国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先河。2006年率领光线进军电影行业,迄今共投资制作发行178部电影,总票房816亿元,持续领跑行业。《泰囧》《美人鱼》分别带领中国电影进入10亿、30亿票房时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首部破50亿动画影片。2025年春节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50亿元,跻身全球电影票房榜第五。光线传媒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影视娱乐公司。